Core Layer:
為企業網路資料交換骨幹 (backbone),資料在骨幹網路之間快速的交換(或轉換)並傳遞。在骨幹網路唯一的要求是速度,所以如何快速的傳遞交換資料,是 core layer 的主要任務。 core 大都是使用中、大型的 multi-layer switch / router。 傳輸介面不會太多,但為求快速交換及快速傳輸資料,所以會使用較高速的傳輸介面,如 155 Mbps 或 625 Mbps 以上的 SDH / ATM 線路,或以光纖 Gigabit Ethernet 為主,不過最近也開始有 10 Gigabit Ethernet 開始安裝在 core 端,來加大資料的 pipe size。 因為要求快速,而使用高速的傳輸介面,所以很多的資料流會在 core 匯集(aggregate)後整批傳輸。所以在 core 上,並不建議使用封包內容檢查(access rule、pattern match 、packet filter),以免因為為了檢查內容而必須將資料封包拆開檢查,再重新寺包,造成 delay jitter 過高,並浪費 switch router 的 CPU 及資源。整個網路的 routing 會經由骨幹交換,並快速計算出傳輸路徑,以利資料快速到達目的地,並可以即時反應網路連線的狀況及品質,自動作相對應調整。網路傳輸品質的 QoS 也必須在 core layer 作一定程度處理,以免需要傳送的資料過多時,因為各介面的速度不一樣,而傳輸不順,減低了 core 的處理能力。一般在 core 上可以使用 layer 2 CoS 和 layer 3 IP ToS/IP Preference / DiffServ 及 MPLS 等方式作 QoS,但要並用或其中一種來作 QoS 的判斷基準階可。
Distribution Layer:
位於骨幹交換網路,和使用者終端之間的中介,在這一層中主要工作,是將資料區分出必須要和骨幹網路交換的資料,和可以在本地端直接交 換的資料,或者是要和處於相同 distribution layer 的設備交換資料。 distribution layer 一般會設定有大量的 layer 2 VLAN 及 layer 3 routing ,並有封包過濾、檢查等工作。 在使用上, distribution layer 以使用 layer 3 switch 為主, 不過近來也有使用 multi-layer switch, 主要是為了要使用 MPLS ,來和 core layer 配合。 而 distribution layer 的 switch 也會在 access switch 之間,及上層的 core switch 交換 layer 3 的 routing,不過為了網路的穩定及節省頻寬,所以不必交換整個網路的 routes, 因這部份可以直接交給 core layer 的 switch / router 來作。所以 distribution layer 的 route 大都會先經過 summary 簡化成 super-net 之後,再和 core 交換,可以節省頻寬,並減低因下層網路不穩定時,直接對上層網路造成因為路由改變,而需要重新計算 route table 及路由收斂 delay 等影響。Distribution layer 會有大量的 access rule 設定,並且對所經過的資料一一查核,若有不正常的資料,則依照所設定的方式處理(permit / deny / pass / drop)。 在查核資料的同時將 layer 2 和 layer 3 的 QoS mark mapping ,由下層的 access layer 來的 layer 2 CoS 標籤,轉成上層 core layer 所使用的 layer 3 IP ToS / IP Preference / DiffServ 標籤或 MPLS 標籤以利 QoS 設定延續來達到 end-to-end QoS 設定。
Access Layer:
連接企業網路和使用者終端(泛指個人電腦、或是主機 server等),是企業網路到使用者之間,最後一段線路,是企業網路中數量最多、散佈最廣、管理最困難的一部份,散佈在整個公司內各處。 Access Layer 使用 layer 2 或 layer 3 switch 功能較簡單。但近來在使用者端的非授權軟體--對企業網路影響最大,是可穿越防火牆的 SSL tunnel 、或是 local-host SOCKS proxies 、病毒、或 spyware 等問題,漸漸有將 access layer 力強用 access rule 管制,並由 layer 2 / layer 3 switch 提昇至 layer 4 甚至 layer 7 packet filter,才有辦法在這些不該傳輸的資料,傳出使用者的電腦時,就直接辦認出來並攔劫,防止這些資料傳至網路上其他電腦設備,或是公司外部,洩漏公司 機密。
IPT
2017年1月2日 星期一
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
ARP
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protocol
找IP對應的MAC
找IP對應的MAC
- 廣播給所有host
- 接收到廣播訊息的會跟自己比對IP
- 比對一樣後會回MAC給發送
會存在ARP cache (用arp -a 看)
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
觀念
SW端口
Switch(config)#switch mode access
Switch(config)#swich access vlan 10 → 讓vlan10 可以通過該端口
一個vlan要耗掉一個端口,所以才用trunk來節省端口!!!
單臂路由
因為只用一條實體線路故稱單臂,將該條實體線路虛擬成多條線路來節省端口(同SW)
1.先將接口no sh開啟
2.子接口會配合VLAN ID設,方便辨識用 int f 0/1.10(子接口前面要與主接口相同)
3.先封裝 Router(config-subif)#encapsulation dot1Q 10 (10是VLAN ID)
4.設ip
L3 SW
no switchport → 當路由用 設IP
SVI (Switched Virtual Interface) 給 int vlan 10 設IP
ping不到可能是因為對面不知道怎麼回來
router 功能
Switch(config)#switch mode access
Switch(config)#swich access vlan 10 → 讓vlan10 可以通過該端口
一個vlan要耗掉一個端口,所以才用trunk來節省端口!!!
單臂路由
因為只用一條實體線路故稱單臂,將該條實體線路虛擬成多條線路來節省端口(同SW)
1.先將接口no sh開啟
2.子接口會配合VLAN ID設,方便辨識用 int f 0/1.10(子接口前面要與主接口相同)
3.先封裝 Router(config-subif)#encapsulation dot1Q 10 (10是VLAN ID)
4.設ip
L3 SW
no switchport → 當路由用 設IP
SVI (Switched Virtual Interface) 給 int vlan 10 設IP
ping不到可能是因為對面不知道怎麼回來
router 功能
- 阻擋廣播封包
- 劃分網路區域 (network segment) → 廣播區域
- 繞送 (routing)
LAB 路由PING通練習
pc0 ip 192.168.10.1 mask 255.255.255.0 gw 192.168.10.254
pc1 ip 192.168.20.1 mask 255.255.255.0 gw 192.168.20.254
vlan 1 預設關閉
switch 0設定
Switch(config)#int vlan 1
Switch(config-if)#no sh 將vlan1啟動
Switch(config-if)#ip address 192.168.10.10 255.255.255.0 設定管理ip telnet用
Switch(config)#ip default-gateway 192.168.10.254 設定sw的gw
L3 switch 設定
先將int f0/1 設 no switchport 才可以輸入ip
Switch(config)#int f 0/1
Switch(config-if)#no switchportSwitch(config-if)#ip address 192.168.10.254 255.255.255.0
Switch(config)#int f 0/2
Switch(config-if)#no switchportSwitch(config-if)#ip address 192.168.20.254 255.255.255.0
Switch(config)#ip route 192.168.20.0 255.255.255.0 f0/2
Switch(config)#ip route 192.168.10.0 255.255.255.0 f0/1 (似乎不用 待確認)
Switch(config)#ip routing
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
LAB 練習
L3 SW設定
開VLAN 10 20
Switch(config)#vlan 10
Switch(config)#vlan 20
Switch(config)#int vlan 10
Switch(config-if)#ip address 192.168.10.254 255.255.255.0 (設GW)
Switch(config)#int vlan 20
Switch(config-if)#ip address 192.168.20.254 255.255.255.0 (設GW)
Switch(config)#ip routing (啟動路由)
配置trunk 於f 0/1-2 用lacp
Switch(config)#int port-channel 1
Switch(config-if)#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(封裝方式)
Switch(config-if)#switchport mode trunk
Switch(config)#int range f 0/1-2
Switch(config-if)#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
Switch(config-if)#switchport mode trunk
Switch(config-if-range)#channel-group 1 mode active
L2 SW 設定
開VLAN 10 20
Switch(config)#vlan 10
Switch(config)#vlan 20
Switch(config)#int f 0/23 (將f0/23 設vlan10)
Switch(config-if)#switchport mode access
Switch(config-if)#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
Switch(config)#int f 0/24 (將f0/24 設vlan20)
Switch(config-if)#switchport mode access
Switch(config-if)#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
Switch(config)#ip default-gateway
配置trunk 於f 0/1-2 用lacp
Switch(config)#int range fastEthernet 0/1-2
Switch(config-if-range)#switchport mode trunk
Switch(config-if-range)#channel-group 1 mode active
Switch(config)#int vlan 50
Switch(config-if)#ip address 192.168.50.252
Switch(config-if)#standby 10 ip 192.168.50.254
Switch(config-if)#standby 10 priority 105
Switch(config-if)#standby 10 preempt
開VLAN 10 20
Switch(config)#vlan 10
Switch(config)#vlan 20
Switch(config)#int vlan 10
Switch(config-if)#ip address 192.168.10.254 255.255.255.0 (設GW)
Switch(config)#int vlan 20
Switch(config-if)#ip address 192.168.20.254 255.255.255.0 (設GW)
Switch(config)#ip routing (啟動路由)
配置trunk 於f 0/1-2 用lacp
Switch(config)#int port-channel 1
Switch(config-if)#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(封裝方式)
Switch(config-if)#switchport mode trunk
Switch(config)#int range f 0/1-2
Switch(config-if)#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
Switch(config-if)#switchport mode trunk
Switch(config-if-range)#channel-group 1 mode active
L2 SW 設定
開VLAN 10 20
Switch(config)#vlan 10
Switch(config)#vlan 20
Switch(config)#int f 0/23 (將f0/23 設vlan10)
Switch(config-if)#switchport mode access
Switch(config-if)#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
Switch(config)#int f 0/24 (將f0/24 設vlan20)
Switch(config-if)#switchport mode access
Switch(config-if)#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
Switch(config)#ip default-gateway
配置trunk 於f 0/1-2 用lacp
Switch(config)#int range fastEthernet 0/1-2
Switch(config-if-range)#switchport mode trunk
Switch(config-if-range)#channel-group 1 mode active
Switch(config-if)#ip address 192.168.50.252
Switch(config-if)#standby 10 ip 192.168.50.254
Switch(config-if)#standby 10 priority 105
Switch(config-if)#standby 10 preempt
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
PVST+
PVST+ → Per-VLAN Spanning Tree Plus,增強型PVST
CISCO Catalys 交換機支持三種類型的Spanning-tree
CISCO Catalys 交換機支持三種類型的Spanning-tree
- PVST+ (預設)
- MSTP
- PVRST+
訂閱:
文章 (Atom)